当前原油供应端呈现结构性分化。OPEC+核心成员国(沙特、阿联酋等)计划逐步取消165万桶/日的额外减产,但实际增产量或仅70万-80万桶/日,受补偿性减产(俄罗斯、伊拉克)和基础设施瓶颈限制。非OPEC+供应增长显著,美国页岩油出口亚洲创纪录(9月5600万桶),巴西Tupi原油受中国青睐,而加拿大重油受委内瑞拉复产冲击。此外,地缘风险(苏丹Nile Blend断供、俄罗斯炼厂遇袭)加剧供应不确定性。此外,截至本周日上午11点,本月OPEC+会议仍在进行。代表们表示,欧佩克+原则上同意10月再次增产。在周日的视频电话会议上,主要成员国表示,他们预计将批准增产约13.7万桶/日。此次增产意味着由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主导的欧佩克+,将开始逐步取消下一层166万桶/日的减产,此前该组织已意外提前完成了上一轮减产额度的恢复。10月的增产将开启166万桶/日减产额度的恢复进程,而这部分减产原计划执行至2026年底。部分代表补充称,相关讨论仍在进行中;
需求端呈现区域分化。亚洲仍是主要增长点,中国独立炼厂受配额限制转向燃料油进口,印度雨季结束后需求回升;欧洲因炼厂检修(如荷兰Pernis)进口放缓,但柴油裂解价差走强;中东夏季发电需求回落,沙特或增加出口。油种需求差异明显,轻质油(如CPC Blend)受亚洲青睐,而高硫燃料油(HSFO)因发电季结束贴水扩大。整体需求受宏观经济放缓担忧压制,但结构性短缺支撑部分品种溢价;